谁来为球童的社保买单?

谁来为球童的社保买单? 

 

    4月17日,郭某等三位在球场工作已近20年的女球童,代表其所在球场的20位员工,向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监一庭送来写有“执法为民,服务为民”的锦旗。她们说:“之前欠缴十余年的社保,球场已经全部补缴到位,谢谢法官主持了正义!”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第一个高尔夫球场在海南建成开杆,海南高尔夫球场建设一直处在超常规发展状态。它扩大了适龄劳动人口的就业水平,到目前为止,海南已经开业的高尔夫球场已经安排了近5000名城乡劳动力相对稳定的就业问题,也催生了一个新的就业群体——球童,又叫杆弟工,即在球场帮打球的客人背球杆、捡高尔夫球的工人。然而,由于早期管理不规范,球童与球场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逐渐浮出水面:谁应为球童的社保买单?

    1995年5月,郭某开始到球场当球童,当时并未与球场签订书面合同。郭某归球场安排的一名组长管理,无双休日,按出勤领取薪金,打球客人给的小费归郭某。10年后的2006年9月25日,球场才与郭某签订了期限为5年的《杆弟劳务合同》,就劳动收入、工作时间、工作方式、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进行了约定。2011年,球场与郭某再次签订《杆弟劳务合同》。其他19位球童的情况也与郭某大致相同,有些甚至在1992年就已经开始在球场工作。然而,直至2012年,球场一直没给球童买过社会保险。

    郭某和她的同事们申请过劳动仲裁,提起过诉讼。与此同时,球场也向法院提起反诉。20位球童与球场之间一共形成的40宗案件,最终都一起涌向了海南高院。

    这已经不是海南高院第一次受理此类案件。仅2011年,海南高院就已对同一球场与24名球童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案进行过调解。当时,经过法官们的不懈努力,促成双方达成和解,球场为24名球童补缴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5项保险。

    面对郭某等20名球童的案件,一开始,法官们也在积极促成调解。承办法官还联系了社保部门,了解社保缴纳新政策,一方面积极为球童争取社保,另一方面依法为公司争取减免。然而,球场最终态度坚决地拒绝和解,两个多月的调解努力付诸东流。

    法官回到案件审理中,球场和球童之间存在的,到底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谁应为球童的社保买单,是球童,还是球场?

    1995年5月至2006年9月,郭某虽未与球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具备事实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双方都符合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要件。郭某的工作内容也均按球场的《杆弟管理守则》及《杆弟业务工作条例》的要求执行。从郭某提供的人事资料卡、押金收条、考勤表、工牌、薪金袋、奖状、工作服照片等证据可以证明,其是在按球场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接受球场的劳动管理,从事球场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高尔夫运动对球场要求较高,球童为高尔夫球场打球的客人介绍球场的情况,并为其提供背杆、准确迅速找到打出的球、提供风向信息、补沙、记分等服务,是保证这项运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这项运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法院确认在此期间,郭某与球场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海南高院最终对这40宗案件作出了判决,维护了球童的合法权益。

    据法官介绍,由于管理不规范,法律意识淡薄,在海南的高尔夫、保险等行业都存在用人单位以劳务合同形式规避社保缴纳义务的行为。法官以此案告诫用人单位,社保是强制性保险,只要构成事实劳动关系,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也必须为劳动者的社保买单。

 

作者:胡 娜  摘自人民法院报2014年04月19日 第三版